更新時間:2025-09-05
這次說的是蒼野團隊在做溶洞設計之前的一段勘探經歷。很多人覺得設計就是燈光和方案,其實第一步最重要的,往往是最累的實地走洞。表面上看著像探險,實際上那滋味挺辛苦的。拿某個項目來說,洞道有幾百米那么長,里面常年就十幾度,石壁又濕又滑,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。
我們勘探的時候,基本得在這樣的環境里一待好幾個小時。每個人背著二三十斤的設備,既有測繪的東西,也有照明和記錄用的工具。頭燈一開,只能照出前面一點點光,邊走邊量,逐點去標注洞體的結構、濕度,還有哪里可能有危險。有時候通道太窄,人得彎腰甚至趴著才能過去;遇上暗河,就得換上防水裝備,硬著頭皮泡著冰冷的水繼續往前。說白了,每次下洞,都是在跟自然較勁。
而且這事一次做不完。洞子里頭錯綜復雜,季節不一樣,水位和濕度都會變。得多次去走,才能慢慢摸清它的“脈絡”。只有掌握了這些最真實的情況,后面燈光怎么布,游線怎么排,安全措施怎么設,才能做到心里有底。換句話講,只有走過這趟路子,方案才能既靠譜,又能兼顧美感。
等勘探結束,隊員們拖著滿身泥水出來,帶回來的不僅是完整的數據,也是一份對自然的敬畏。其實每一處漂亮的溶洞景觀背后,都有這種反復的現場付出。我們蒼野團隊正是憑著這種勁頭,把設計扎扎實實落在自然之上。